close

 二月初的美濃大地震震出全台建築危機。倒塌造成超過百人死亡的台南永康維冠金龍大樓,建商林明輝的公司在蓋完此案後就退場,後來他甚至多次改名、成立新公司,繼續當「一案建商」,四處蓋房子。消費者在買房之前,如何睜大眼睛,辨別出「一案建商」?

  

著有《黑心建商的告白》等暢銷書的房市達人Sway受訪指出,「一案建商」手法之所以受歡迎,是因為案子一銷售完畢,建商即可拍拍屁股走人,輕鬆規避售後服務,就算房子日後出問題,也算不到建商頭上。

他指出,此一手法最盛行的時期,大約在十年前,房市交易最熱絡的時候,因為只要一百萬資本就可登記成立公司,許多人成立建設公司、找營造廠蓋房賣房賺快錢。他估算,「一案建商」的市佔率在一成以下,但近幾年有減少的趨勢,因為房市不像十年前那麼好賺了。

Sway以新第建設為例,指出這家公司曾被公平交易委員會列為「消費糾紛企業黑名單」,蓋的房屋屢屢因為廣告不實、夾層屋、違建等問題吃上官司,每遭到檢舉就換個公司名字繼續經營,十多家公司都登記在同一地點,受害消費者眾。

那麼,欲購屋的消費者,怎麼知道看的或想買的房子,是屬於「一案建商」的傑作?有以下幾個可能指標。

第一,該建商沒有前期作品。

第二,該建商聲稱有前期作品,但卻是登記在不同的建設公司名下。

第三,建案廣告上通篇只見到宣傳文字,沒把建商名字寫出來,可能是刻意隱瞞「一案建商」身份。

第四,在看房子時都打著知名建商的名號,到了簽約時,合約上的簽約對象卻另有其人。

「銷售人員如果說,建商是因為要節稅,所以登記成另一間公司來跟你簽約,千萬不要相信,」Sway提醒,這也是另一種型態的「一案建商」,日後一旦出問題時,因為簽約的對象並非廣告上的大公司,恐怕求助無門。「況且這根本就是逃稅,而不是節稅,」他補充說。

一位房地產業界人士也透露,近幾年土地成本節節高漲,許多規模不大的建商可能在前幾個案子曾有跳票等信用不良紀錄,就會選擇換個名字再重新出發,這種案子風險也非常高。

建議有意買房的消費者,在看屋時應保持警覺,選擇紀錄與信譽良好的建商,才能避免把辛苦賺來的積蓄,投入高風險「一案建商」蓋的房子。

 

 簡報1  

- See more at: 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4575

好友人數

arrow
arrow

    中信房屋中科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